内容简介:《伤寒百问》和《伤寒百问歌》这两本书都是以简单易懂的形式阐明和发展了《伤寒论》的成就,启发了人们学习《伤寒论》的思路,指导后人如何深入学习《伤寒论》,对《伤寒论》的整理和阐释磨贡献巨大,是研读《伤寒论》的重要读本,故将两本书合在一起,以便于读者进行互相参照学习。 《伤寒百问》 著者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朱肱,字翼中,号...
内容简介:《伤寒论类方》为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撰著,他崇尚经典,主张推求原本,穷其流派,是清代尊经学派的中坚人物。 对于仲景《伤寒论》中诸方,徐氏认为字字金科玉律,不可增减一字,其对《伤寒论》的推崇可见一斑。 徐氏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造诣,1759年著成《伤寒论类方》。全书共四卷,采用以方类证的方法,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1...
内容简介:《金匮要略》系医圣张仲景关于杂病证治的系统论述,历来被尊为仲景创立辨证论治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元代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系现存最古的《金匮要略》版本,亦为最佳之善本,具有极其重要的版本价值。此次点校系国内首次完全以邓珍本为底本进行校注,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本经续疏》是继《本经疏证》之后依原书体例补充撰著而成。全文依然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图经》为维,兼取《伤寒》《金匮》《千金》《外台》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本经续疏》共六卷,载药142种,与《本经疏...
内容简介:《本经疏证》是在清初名医刘潜江《本草述》一书基础上加以阐释发挥而成的,全文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图经》为纬,兼取《伤寒》《金匮》《千金》《外台》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足以显示作者的求实精神。《本经疏证...
《本经序疏要》是在《本经疏证》十二卷《本经续疏》六卷之后撰著而成。是将《本经》等书的“序例”文字,参照古方的具体应用,以注解、说明的方式编写。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中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光烈先生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治学特点的精华选集。 全书共遴选医案220例,分为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以及传染科七个部分。各案基本按发病经过、症状、病因、病机、立法、处方等顺序叙述,末附作者按语。 吴老从医六十余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学严...
前言: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千百年来研习者不乏其人,相关著作亦不下千种,给我们流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医之道昉乎黄帝,医之法立于仲贤,作为一名中医,学习《伤寒》是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捷径。 古代诸多医家毕生研究《伤寒》,童而习之,至于耄期,多有建树,本书作者张志聪就是其中之一。张志聪,字隐庵,号西陵隐庵道人,浙江钱塘(今杭...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的入门阶梯。本教材是以科学、继承、简明、实用为原则,以印会河教授主编的第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为基础,总结了二十余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医药远程教育教学特点编撰而成。
我国传统医学对疲劳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现代医学对疲劳的认识始于19世纪。疲劳是生理现象还是病症?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疲劳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表述了疲劳学完整内容的著作。本书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疲劳和亚健康状态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