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5—2020)》是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推出的学术性工具书,也是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系列丛书的延续。本书与其前作《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2》(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3》(2016年出版)、《国外中国研...
本书分为10章。第1至9章为临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流行病学与现代医学认识,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治疗目标和治疗策略,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局部并发症和特殊类型,饮食管理,调护等相关内容;第10章为医案,此章为编者精选的临床上遇到的典型医案,每则医案后有医者署名,医案中有关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充分展现了...
《上博简文字编》是一部基于集目前已公布的第一宗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全部文字材料所做的字形合编。全编收录了980余枚简(统计基于整理者缀合编联的意见),28600多个字形(合文作一字计),仅正编总字头计2200多个。本编主体由前言、凡例、正编、附编和附录构成。(1)前言主要介绍了上博简的总体情况,已公布的上博简文字编(含网络工具)的优劣,本...
本书结合经络诊察仪器所检测的健康人、患者的数据,观察疾病及季节、运动等因素变化对经络的影响,观察健康人群经络状态,疾病人群经络状态,及干预治疗后经络的变化等。通过这些检测的动态数据,来真实展现人体经络的形态。经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在临床治病和治未病中的应用很广泛。然而,一直以来,医者与患者对经络的认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差。如何让医者和...
本书是一本论述伤寒腹诊、临床用药、用方的书。开篇简要分析中医药发展现状,阐述伤寒论研习的必要性。主体内容分为六部分,每一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论述《伤寒论》的基础知识,也是笔者的研究心得。包括《伤寒论》的成书背景、书名之争、用药剂量、辩证体系、合病与并病、暝眩现象,以及常见的自觉症状,部分脉诊和望诊等。部分观点存在创新。第二部分主要论述...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作者以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顾城、海子、张洁、路遥、贾平凹、余华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着重研究作家作品里的人,研究作品里人的情感、思想、行为以及社会关系、婚姻、家庭。作者通过对小说、诗歌的具体研究,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和历史责任,强调作家在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揭示、溯源和...
《以花入禅——疏寂体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传统插花“疏寂体”风格的专著。本书从历史源流、理论依据、核心要素、造型技巧、色彩搭配、修习情境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了“疏寂体”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作者通过多年研究,提出“借禅为引,以花入禅”的理念,将禅意融入插花创作,强调心、知、行的统一,展现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深邃哲思与审美...
本书为《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全集》分册之一,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古代病候字解义疏 通俗文选疏证》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古代病候字解义疏”和“通俗文选疏证”。《古代病候字解义疏》为《说文解字》中病候字的字解、义疏和《玉篇》《类篇》中的病候字的字解,其中《说文解字》病候字义疏内容较多,旁征博引,洋洋洒洒。《通俗文选疏证》则是...
本书为四川美术学院首任版画系主任江敉教授的版画集,内容为江敉教授创作的木板画,共140余幅。江敉是中国西南地区现代版画艺术的重要代表画家,其版画为中国绘画元素与西方版画技艺相融合的现代风格,细腻、优美,既带有时代印迹,又具有超越时代的美感。 江敉版画别具一格,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是四川近代版画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坐标,却从未被系统地集结成册...
本志记述的是九三学社长春地方组织1952年—2023年的历史发展情况。长春九三学社成立70年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在九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