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形成,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豪尼人是哈尼族的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多民族杂居的元江流域。在多民族长时段的历史往来中,豪尼人的丧葬礼仪逐渐由火葬为主,转变为土葬为主、火葬为辅。当下,豪尼人根据逝者的情况,将死亡区分为“正常”与“非正常”两种形式,与之对应的是两种不同的仪式规范。在丧葬礼仪中,丧家、仪式专家、乡邻与亲友等传统仪式主体在“生死区隔”的生死观下,按礼俗完成仪式,并维护日常生活的秩序。在殡葬改革过程中,豪尼人丧葬礼仪的参与者,还包括地方政府所代表的公权力。其通过推动移风易俗间接参与丧葬礼仪,使之发生指导性的新嬗变。在此过程中,豪尼人除运用弱者的武器去适应改革外,还通过地方文化的逻辑尽力去理解并建构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在豪尼人的日常生活中,生与死是一体两面的存在。其丧葬礼仪的核心,是在“生死区隔”的观念下妥善地处理生死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以此寻找自我存在及其意义。豪尼人在“生死区隔”的观念下,一方面注重安排逝者,使其亡灵有所归属;另一方面注重协调生者,巩固地方社会的关系结构。在现代化的背景之下,豪尼人的丧葬礼仪集中呈现了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公权力与民众之间的冲突与张力。
我的评论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