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洪堡和雷慕沙在1824—1831年间关于汉语讨论的书信往来,呈现了多种语言研究方法的交汇与互动,重现了现代汉学兴起的思想图景,为汉学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书中除收录洪堡和雷慕沙通信集之外,还收录了一些洪堡、雷慕沙等人的公开学术讨论,如《论语法形式的产生及其对观念发展的影响》《关于洪堡一文的评论》等,每一段文字,都折射出欧...
本书为“青海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文库”之一。本书按照内容分为“读曲杂论”“教学点滴”“故影依稀”“辑书跋语”四个部分。“读曲杂论”收录了作者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15篇文章,每篇文章集思想性、学理性、创新性于一体;“教学点滴”收录了作者回顾从教经验的5篇文章,说理透彻,情真意切,对于如何当好一名老师很有启发;“故影依稀”收录了作者回忆...
本书为“青海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文库”之一;本书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简称“黄南州”,首府同仁市,是青海的8个地级行政区之一, 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本书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黄河上游黄南地区民众语言使用的情况,基于此,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作者紧紧围绕黄南地区的语言生活,以...
本书为“青海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文库”之一。1992年,贾晞儒先生在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的民族史研究生班以“语言民族学”为题作专题讲座课,之后为硕士研究生也讲授此课。本书即是以讲课教义为基础,加上近些年的新材料,形成了本书。贾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生产特点、生活方式、社会关系、风俗习惯、婚姻制度等都在其语言上有所反映和贮存,特别是...
学术集刊《西南研究》(原《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32辑包含8个栏目共26篇文章。本辑主打:健康人类学。其他文章基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出发点,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案例,并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明确将“传统知识的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利用”作为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迄今尚未从法律层面对传统知识给予明确的权属认定,因而其长期作为公共财富被社会公众无障碍获取、无代价使用。其中,处境较为艰难的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作为可资创...
本书在云南大学社会学本科专业近5年毕业的优秀毕业论文中,结合社会学本科人才培养需求以及社会变迁的大背景,遴选了10篇优秀毕业论文。本书力图通过10篇优秀毕业论文,呈现社会学人才培养对于社会学理论学习、社会现实关切的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聚焦魁阁学术传统的延续性,始终秉持“学术报国”之魁阁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本书节选云南大学“一流学科”下民族生态学近年来优秀硕士论文汇编而成。论文集中探讨当前民族生态学最前沿的一趟,包括:人类学的灾害防治,少数民族气候变化适应性,少数民族传统植物利用和保护,林产品价值链研究等共五篇论文。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2020年中国最新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其中中国约占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筛查比例逐年增高。胃癌的总体治疗策略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了...
本书分为从医之路,临床医案集锦及附录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王锋名老中医的从医之路及学术思想,着重讲述了王锋从中医启蒙到中医大家的心路历程及多年在临床上对内科疾病的辨证及方药运用上打磨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主要精选了王锋多年临床积累的内科杂病治疗的验案,为工作室工作人员跟师整理,王锋老中医反复修订而成;第三部分附录收录了王锋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