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外科十三方考》一书为张觉人先生辑校。本书为一部外科著作,同时也是丹道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外科十三方约起自明代,但此十三方多为铃医不传之秘,师传徒受,各有隐藏,世人甚至历代诸多医家都不能窥其全貌。张觉人先生历数十余年,广为搜求诸方,将所搜集的各种抄本,结合自己长期临床经验辑成《外科十三方考》一书。本书内容翔实,将十三方的药...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一部总结《汤液经法》辨五脏病症组方用药规律的书籍。它承袭《内经》、《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学术内容,发挥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五行五味学说中,引进当时思想界的体用思辨方法,同时又增入“化”的概念,达到了与阴阳学说有机的融合,使基础理论的脏象、经络、诊断与处方学完全统一,完成了经方组织制度的规范,使之...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教授编著,简明实用,以十余万字的篇幅,全面介绍了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及防治原则等内容,阐明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以及关于疾病防治和养生康复等理论原则的基础学科,是...
内容简介: 砭石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非药物疗法,于汉代失传。1984年作者在四川省对一处石器时代遗迹考察时发现了一块砭石,由此引起了对砭石乃至中医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思考。本书分为:什么是砭石及其起源、发展与失传;发掘砭术,什么是砭具佳石,新砭具的制作;砭术十六法;砭石疗法的基本原理及保健法;常见砭石疗法;80余种病症的砭石治疗;砭术与其...
《本草思辨录》作者周岩是清末名医,咸丰六年(1856)为顺天府贡官刑部主事。披览医籍,精研岐黄。为人诊疗,亦获良效,遂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祁县、安徽舒城、江苏盱眙县令,归里复研读医典。 历代本草书籍中大部分就药论药,致使学习者深感读本草之枯燥。《本草思辨录》一改本草著作风格,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立方之义,将128种药物的药性进行...
《经穴汇解》于日本享和三年(1803)撰成,日本汉方名医丹波元简于文化四年(1807)作序,现存江都青藜阁和丛桂亭刻本。今采用日本嘉永七年(1854)甲寅初春京都再刻青藜阁本为底本译注。
《药治通义》一书日本著名医家丹波元坚所撰,共12卷,设104个相对独立的专题,精选诸家论述,附以作者按语,涉及用药方法、治病原则、治法要旨、方剂规范、药物功用、服药宜忌等临床诊疗过程各个方面,是一部通论临床处方用药精义的著作。
本书是《汉方医学》一书中的《伤寒论篇》部分,为日本杉原德行所著。 本书共分七章,六经病各列一章,但其先后排列与《伤寒论》有别,《伤寒论》是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顺序记载的,而著者以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的顺序记述。第七章为三阴三阳差后劳复病。每一章先概述该经病之定义、病证分类及药治,继则或以病证或以汤证进行分节论述。
刘亚娴,河北医科大学四院、河北省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北霸州胜芳人,出生中医世家,1962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8年制),在北京大学生物系医预专业学习,后因病退学,随父习医(中医学徒)。1965年重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系全国首届、河北最早的中医硕士、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