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宋代始,中医考试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命题,三年一次,且制度化,同科举。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职务、级别。随着宋朝的衰落,此制度逐渐淡化,至元朝止。该书是将宋代国家考试中医试题(太医局命题)及标准答案合编成册,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获朝廷准行。 全书共九卷,共87道试题,均为问答题,每试题后均有标准答案。...
本书从60余种中医温病学古典医籍中收集、整理而成,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及现代研究进展,共撰录温病学方剂345首(含温病学成方、SARS防治方剂)。每首方剂均按照方剂的来源、组成(含剂量)、用法、功效、主治、加减、方解、临床应用、宜忌、方论选录、现代研究、备考等12项内容顺序排列等项编写,成方则增加剂型项,以及同类方剂加减方功效异同汇总。全...
日本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涩江抽斋撰。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保留原稿卷篇体例,内容顺序完全按照底本,即原文、校勘记事、诸家注释等。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著作,但仔细研究,则可知该书详于辨证而略于用方,即有证无方,这无疑给临床治病带来诸多困难。 《伤寒杂病论增补用方》的作者结合数十年临床用方治病体会,认为欲深入研究与合理运用《伤寒杂病论》,就必须科学地如实地增补其用方,从而使方证理论体系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指导临床实践。基于这一思路,本书作者对《伤寒...
马莳注释《内经》,采用以经解经的方式,即引《素问》以解《灵枢》,依《灵枢》以明《素问》,从而保证了释义纯正,始终不游离于《内经》理论框架之外。他注释医经的方法是将经文分段注释,先用一句话总结概括此段经文大义,然后解字、释词、串讲经文。又结合自己丰富的临症经验,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
本书是在高辉远先生直接指导下进行编写的,共收验案170例,皆先生所亲治,议论精当,审病用药独具特色。
本书是颜正华教授从医5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颜正华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兼通医药,尤擅治内科杂病,治验者甚众。
本书主要精选了李介鸣教授晚年临证验案101例,分为心脏血管疾病、内科疾病、其他疾病三部分。心脏血管疾病部分,选择了部分住院病历,均有明确西医诊断并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脏大小、心肺功能情况等对照,同时附李介鸣教授部分治疗医话。
这套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除遵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外,主要参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编写的自学丛书相关课程内容,并适当参考了其他院校的有关资料,以求在理论的阐释上更加系统与完整。
本书对经络穴位疗法进行了有创性和无创性的分类,对各种疗法以及人体局部(头、耳、手、足)经络穴位诊疗方法作出了简明、实用的介绍,并在各种疗法中列举了许多疾病治疗方例,同时还将人体体表标志、骨骼标志以及对百余种疾病的治疗取穴配以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