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依据多年临床和中医古籍训诂经验,一致致力于复原黄帝内经五音治疗体系,发展“理法方音(药)”完备的中医治疗方法。“理”依据《黄帝内经》的五音、五脏相应理论;“法”依据总结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汤液经法图”中的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音(药)”应用电脑软件生成、修饰、调节乐音;“方随法立”,参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以及不同乐音、旋律的阴阳虚实...
“日本汉方腹诊选编”,是编译者在已搜集到的100余部汉方腹诊书籍中的基础上,遴选目前在日本汉方界影响较大的三派代表作中有实用价者。所选各派腹诊书多达60余部,总字数150余万字。以日本江户时代以来,腹诊学派“难经派”、“伤寒派”和“折衷派”名称,冠名《难经派腹诊》、《伤寒派腹诊》和《折衷派腹诊》分三册,以“日本汉方腹诊选编”系列丛书出版。...
本书主要内容为民国时期北京名中安幹青的医著和医论。医著为《中医诊断学》和《中医病理学》两种。1924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是我国解放后认定的民国时期重点医著。书中概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的意义和方法。在脉诊上,提出胃、根、神的新理念,强调脉之真假、隐伏、反关、怪脉、区分老少、地域、身体状况等因素,关键在胃根神三字。《中医病理学》为北平中...
本书选取中医治疗优势明显的肿瘤类疾病,选择中医名家名医,从医案入手,对辨治经验和经典验案点评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每则医案均分为导读、案体和评析三部分,导读简要介绍名老中医的临证思维特点,案体详细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对该病证的辨证治疗经过等,评析则着重阐明病证如何取舍四诊资料、如何切入辨证思路、如何把握病机、如何确定治则、如何组方...
本书对经穴名称所包含的功能作用、主治病症、调节的气血物质对象、人体的三部九候部位以及其中的针法针理乃至经穴规律和中医了解到的人体生命规律等深意做出解析。作者在深入探索与研究及临床验证后发现了经穴的气血特征及所在三部九候的层次;发现了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血的作用区域范围,对经穴所属的气血调节可治疗的疾病;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应该使用的...
《濒湖脉学》是中医脉学专著中的一部名著,集明以前脉学研究之大成。该书用韵语文体的歌诀形式,依照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次序,具体表述27种病脉的形状、部位、频率、节律特点变化及其与病证的关系,指出了相脉的鉴别方法,说理明白,易于诵记,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与推崇,成为后世学习中医脉学的必读书。书中所论述的脉学理论由博返约,简明...
《医护仪与修养》是研究医疗、护理活动中仪的具体操作和运用的学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医学专业课程。本教材共分十章,从医疗护理的专业角度出发,对医护人员的职业仪规范以及日常仪规范都做了系统的阐述与指导,旨在让医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日常仪与医护职业仪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将理论知识落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真正的提高医护人...
本书是对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乔振纲教授临床实践经验与学术思想、理论观点的系统总结。分上中下三篇。上编为医案荟萃篇,共收集经乔师亲自治疗过的,有案可稽而又疗效确凿的各种典型验案193例,其中部分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为久治不愈的疑难顽疾。通篇体例结合现代医学疾病系统分类,式偱传统惯例,分心病门、肝胆病门、脾胃肠道病门、肺病门...
本书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中医所讲述的学习中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字里行间处处显示出作者的苦口婆心。为什么学中医的人要学好文史哲?学中医为什么要背经典?医学与艺术有什么关系?类于这样的问题,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道不远人,就是告诉我们,许多中医学的道理,就是中国人的生活常识与生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