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华传统医学战略研究课题组,严格遵循传统医学的自身规律,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极为重视近现代中医学学术成果的总结整理,由课题组核心成员王心远先生主持这项工作,并主编《中华传统医学战略研究丛书》,以汇集研究成果。丛书第一集,清宫太医传承,内容以清宫太医院学术成果和传承为主,特请御医传人赵利华老师主编、整理。 清代太医院乃全国名医...
作者简介: 张再良,男,1952年出生,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殷品之教授。从事中医的教学、临床与教研工作三十余年。现供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擅长中医临床经典的讲授,...
《形色外诊简摩》是一部中医诊断学专著,清代周学海撰于光绪二十年(1894)。本书分上下两卷,其书卷上论形诊,卷下论色诊、外诊。其书取材广泛,《内经》三诊之文全在,《难经》以下,则其切要能补《内经》未备者收之。至于书名简摩二字,后人评曰:简则撷英取精由博返约,摩则如切如磋反复研索。此书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工作者阅读参考。
《精校医方一盘珠》全书共十卷,卷一总论运气、经络、脏腑、脏象及外淫诸病,卷二、三、四论内科杂病,卷五论外科病,卷六、七论女科病,卷八、九小儿病,卷十论眼科诸症。每种疾病首载医论,次记治例,末记诸方及验案,所选方剂多简要实用。本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刊行问世。 本书作者摭取古人之遗,撰为歌诀,且所载多为所经治验者,此书理论联系实...
《铜人针灸入门法要》一书图文结合,不但吸纳了《针灸大成》一书中的精华部分,又加入了明代著名医家马莳的有关经解图说,及元代滑寿《十四经发挥》一书中之十四经诸穴图,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多视角的参照体系,从而使读者在针灸理论和方法上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观图识穴位,读书知方法,图书配合,学用一体,自可临症不乱,得心应手,针到病除。
甘肃是我国华夏文化的发源地,系孕育我国五千年文明之摇篮,《资治通鉴》赞誉: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而甘肃古代医学文化对祖国医学的诞生、生长、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黄帝内经》作者庆阳岐伯、《针灸甲乙经》作者灵台皇甫谧以及武威汉代医简、敦煌藏经洞中的大量中医古籍抄本,均出自甘肃境内。 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地研究整理甘肃古...
本书收载了甘肃省70位国家及省级师带徒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这些名老中医理论精湛,临床诊病用药水平高超,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验。本书对这70余位甘肃名老中医的生平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验方验案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希翼传承国学,继往开来。
《伤寒论解故》原文及附笺中,收录了中西惟忠、香川修德、山田正珍、刘桂山等日本江户时期诸医家注释。引用中国医书、史书及历代医家注释,并参考当时最新输入医书,对个别问题作出详细、独特的考证。本书可为理解《伤寒论》文意,正确使用《伤寒论》经方,了解日本江户时代《伤寒论》研究状况提供参考资料。
本书现存版本如下: 1、稿本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原稿本(第五辑至第十五辑),十六册,分装两函。稿纸版心上题本草书志,下题三光庵。 2、抄本 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藏抄本,十五册。 3、铅印本 (1)满洲医科大学铅印本:1936年8月第一辑(内经、运气),1939年4月第二辑(难经、脉经),1940年4月第三辑(五...
缘起 出版了《小说中医》及《小说中医续集》后,有读者来信,说对书中为数不多的医案比较感兴趣,抽象医理是通过形象的医案理解的。这给我以触动,觉得以案说医、以案阐理不失为普及中医的好方法,何况大量的古代医案可能是中医遗产中最为可贵的,应该大力普及。 然而初学中医者学习古代医案,既有语言障碍,又有专业困难,而且难择其精。所以我尝试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