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清御医陈莲舫医案汇抄,由门人董韵笙辑编而成。陈氏世代业医,声闻沪上,后五次进京为光绪帝治虚劳,名声鹊起。陈氏审病细致,用药轻灵,临证多以大方治之,不尚峻烈,讲究内外兼治,尤长于调理肝脾。本书病案详尽,理法方药层次分明,对中医临床有很高参考价值。
本书选取近代孟河四大家之丁甘仁医案点校而成,丁氏医案论述严谨精当,立法方药丝丝入扣,用药崇尚和缓轻灵,无猛峻之剂,其中不少重病险症的治疗经验,颇有启迪价值。
王旭高,近世江浙名医,以擅治肝病闻名于时,本书医案资料完备,内容丰富,囊括内外妇儿各科,医案精彩纷呈,复诊者颇多,有利于读者前后推究,考其得失,是一部优秀的医案作品。
本书为费伯雄、费绳甫祖孙医案合辑。费伯雄为孟河四大家之首,以善治杂症享名数十年,立法和缓,本书收其时病、疟、中风、痿、诸痛、肝气肝风、不寐、虚损、调养、风湿痰、咳、肿胀、呕吐呃、大小腑、妇科、儿科、外科、瘀伤、耳、喉科等20门医案。费绳甫于治虚症别有心得,重视调和胃气,本书收其伤寒、感冒、春温、湿温、冬温、大头瘟、疟、痢、霍乱、痧胀、中风...
本书为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王逢春医案,王逢春善治时令温病,兼治胃肠杂病,效果显著。汪氏辨证精细,立法严谨,组方灵活,用药轻灵。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用药活泼,是一部优秀的医案作品。
杨公骥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史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化史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杨公骥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学位委员会成员,曾参与制订了建国后第一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在全国、吉林省也曾兼任多种学术职务,为我国的学术教育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在2005年和2010年两期大样本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区居民的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行为等指标的研究,以时间变化对比和空间格局分析为主轴,揭示出2005年以来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关系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定量分析居民个体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构成和家庭收入等社会经济属性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2005年起创办学术性集刊《励耘学刊》,分《语言卷》和《文学卷》同时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房地产抵押、机动车典当的操作流程、文书、评估与风险,以及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与估价,其中对瓷器、书法绘画作品、名表、珠宝首饰等物件的鉴定方法做了细致阐述,是收藏典当爱好者的实用教程。
《医学探源》为蜀中名医陈鼎三先生之遗著,成书于1940年。由于当时战乱,未能正式出版,仅由嘉州各界人士资助石印千册,分赠同道及门人。1983年,陈鼎三先生之高足,当代经方家江尔逊将原书进行点校,1986年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2012年由学苑出版社再版发行。 本书以实用为主旨,上承经典,下涉诸家,理法方药兼备,言简义丰。全书以《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