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基本宗旨在于以教育学的思想与理论,以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视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考察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发展的文献轨迹。其基本思路是从中外教育文献中精选优秀教育篇章,从作者简介、内容提要、主要教育思想、名篇赏析等四个维度,以导读的形式对中外经典教育名著进行介绍、分析。全书在汲取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写经验的基...
撒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本书采用语言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关注撒拉语与藏语、汉语、蒙古语等语言的接触事实,用语言学的视角,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考察,在撒拉族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作者通过在青海、甘肃等地的田野调查,以及查阅中外各种文献材料,阐...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具艺术特征的弹拨乐器,被誉为“国乐之首”,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四千年的光阴。虽然古琴只是一种乐器, 但是却与我国的文化、历史、哲学有着密切关系, 反映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观、审美观、天人观。古琴及古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源远流长,高雅优美,在中国古代音乐体系中地位较高。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
作为全国首部县级文献,二〇二〇年出版的《浦江文献集成》网罗了浙江省浦江县近千年的历史遗籍,总共收书850种,举凡刻本、手稿、抄本等皆予收录。然而浩繁的卷帙与影印的方式,无疑增加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难度,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浦江文献集成》,同时也能够对浦江历代的文人文集和学人著作进行一番总结和评判,《浦江文献集成提要》的撰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SZW158)“多元视野中的新中国70年女性戏剧研究”阶段性成果。约30万字,18篇文章,以新中国70年来优秀的女作家、女编剧、女导演(冰心、赵清阁、苏雪林、白薇、李曼瑰、徐棻等)的较为有影响的作品,以及男性作家书写的女性题材作品(欧阳予倩《潘金莲》、魏明伦《潘金莲》等)为范本,借助性别理论、女性主义戏剧理...
本书是采用固体诗歌样式创作的现时代诗歌作品,其中有古、律,四、五、六、七言,每首诗作后面有一个简短作品简析。大致内容有“江山诗画”、“四季诗颂”、“岁月诗得”、“友情诗忆”“花木诗意”“羽兽诗吟”、“斯人诗香”、“乡村诗记”等主题。入诗的内容皆为作者过往岁月里目之所睹、身之所历、心之所悟,性之所向。每首作品附简单的相关创作介绍和创作体会,...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与中华文明的复兴进入了新时期,中国民众日常生活发生了结构性和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中国民俗学必然面临巨大挑战与机遇,而且必然要选择“面向当下”的研究方向,从而促成自身学术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研究实践方式的转型发展,踏上新的驿程。一些民俗学者逐步在“朝向当下”的学术转型中有所突破,特别是在“...
本书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优秀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集,收录了五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云南边民的跨境经济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展示了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下,边民更加多样化的经济社会活和更为国际化的社会关系,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下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增强了跨境民族的文化自信,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具体内容如下:一、中国边境村落的“外娶内招”婚姻现象。通过对...
本书是一本全面而实用的新生儿养护指南,旨在为新手父母提供从宝宝出生到成长过程中全方位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照顾新生儿。书中涵盖了宝宝呛奶的处理、袋鼠式护理、喂奶的姿势等多个方面,内容详实、易于理解。同时,本书还提供了母婴分离时的照护建议,包括泌乳的支持行为和母乳的储存等,确保宝宝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此外,书中还介绍...
史诗传统的宏阔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建立立体多元的检视向度。本书聚焦藏蒙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在“演述前”“演述”和“演述后”不同的“文本”生命阶段和关系性思维中探查口头音声文本的生成转换过程,基于本土材料,构建史诗音乐的概念工具和理论阐释模型,拓展中国史诗学的理论话语空间。作者以格萨(斯)尔音乐为基点,将口头诗学演述、创编、接受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