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孙之俊(1907-1966),河北藁城市东四公村人,中国现代漫画和连环画的先驱者之一,现存漫画、连环画作品4000多幅(件)。漫画界有南叶北孙之说,南叶指沪上的叶浅予(见我社《漫话叶浅予》一书),北孙就是北京的孙之俊。他的漫画涉及范围甚广,针砭时弊,态度鲜明,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是研究近现代漫画史的重要资料。本书以学者篇、亲...
内容介绍: 本书是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其在制方分类上不仅在前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十剂的概念,而且宗《内经》、《本草》诸说,提出了七方之名。开辟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方论之先河,为后世方论奠定了基础模式。全书选用《伤寒论》中的名方20首做方论,根据《内经》中治病原则、君臣佐使组方结构理论,又根据《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性能和...
内容简介: 本书由明代医家吴昆著。全书收集明代以前临床常用方剂671首(不含单方,除去重复,实568首),按疾病分72门,每门之下列医方若干。在各门医方之前皆先概说其病因、病机,然后汇类方于门下,逐方列出方药及主治,对每一首医方阐明其方名、组方结构、药物效能、方义功能、适应症、辨证加减、副作用及禁忌症等。其理论分析上溯《内经》《伤寒论...
内容简介: 本书由清代医家柯琴著。全书选用《伤寒论》101首经方,结合病因、病理及脉证详解方论。仍宗《伤寒论》六经分法,在每经前均冠以某经方总论,先概说其方论,后依方逐解。每方解均论及病因、病机、病候、主治、君臣佐使结构、药物效能、药理作用、辨证加减、应用说明、副作用及禁忌症等。叶天士赞曰:能独开生面,可为酬世之宝。后世方论学专著常引...
内容简介: 本书由清代医家吴谦著,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修订的医方论专著,成为清代及民国初年的医学教科书。全书博集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方剂(《金匮》《千金》《外台》诸书及金元四大家至明薛己诸名医名著名方之佳者),正方192首,附方10首,选方精当,重在实用,除记述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复加吴氏发其...
内容简介: 本书对永安堂原主人于清乾隆甲子年(1744年)撰刻的《永安堂丸散膏丹药目》重排点校,并附其影印版于后。内永安外同仁(早年北京城以前门为界分为内城和外城),北京的永安堂药店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逐渐发展成为经营参茸、饮片、名贵药材,能够自制丸散膏丹,拥有自己的生产加工场的大型国药店。自产自销中成...
内容简介: 本书对天顺堂原主人抄录的《天顺堂府古今丸药目录》抄录方重排点校,并附其影印版于后。天顺堂号目前已无从考证。全书所录方药共计250首,分别为风痰门34首、伤寒门(附瘟疫门)22首、暑湿门12首、燥火门28首、痰饮门25首、补益门52首、脾胃门27首、气滞门39首、眼目门4首,所录成方大多有计量与炮制方法,对现代常见病如感冒、咳...
内容简介: 中医突出的文化性与自然科学本质的隐匿性,导致中医问题不断涌现。本书立足于中医发展的现实,对中医发展面临的困惑与学术界普遍关心和争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认识与观点。具体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发展的影响、中医自主发展的应有含义、中医临床发展的依据、中医证疗效与西医病疗效的关系、中医文化如何培育、中西医的关系、...
本书收录162首中国古典诗词的钢琴伴奏谱,其中40首加配了简谱。曲谱由国内十几位著名作曲家、专家和教授,如傅雪漪、金湘、刘聪、傅晶、高为杰、杨通八、樊祖荫、王宁、汪国真、高松华、孙继范、朱思思、罗忠熔、高为杰、戴于吾、王小丰、姚淑文、付立民、禹永一、王志信、刘文金、姚恒路、皇甫星等,用了8年时间配写,诗词包括了上古时期、楚辞、诗经、汉乐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时珍(号濒湖)为纠正五代高阳生《脉诀》之误,汲取其父李言闻《四诊发明》中有关脉学内容,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沉、迟、数等27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诀;后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紫虚脉诀》删补而成,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诊脉法、五脏平脉、辨脉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