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白社长接受《图书馆报》记者采访:加强沟通 促进馆配市场良性循环

发布日期:2016-06-22 0:00:00 来源:《图书馆报》2016年06月10日第18版

日前,我社社长兼总编辑孟白接受《图书馆报》记者采访,发表题为《加强沟通 促进馆配市场良性循环》的文章,以下为原文:

学苑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近30年来,为弘扬中华文化,保护与抢救文化遗产,主要以汇编影印、点校整理的方式,出版了古籍图书300余种共2000多册,集中在版画、民族学、藏学、戏曲、文字学、中医药、文史典籍等专题文献方面,受到海内外相关学术界的欢迎。

我社不是专业的古籍出版社,因此受传统古籍整理及相关学科的影响少,更多的是从读者需求的角度考虑选题。这里所说的读者,不是普通的一般读者,而是从事某项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数量不多。这些专业研究人员,在承担了一项课题后,需要先做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了解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而所需资料往往十分分散,全国跑上几十个地方,甚至远涉海外,搜集资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所需花费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不菲。资料收集齐了,可以说课题就完成大半了,故如能将散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资料汇编出版,就可以大大方便这些专业研究人员的工作。

我社在编辑出版其他书时,在与读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他们的需求,遂从其需求出发,确立专题,而不是简单地影印原有古籍。项目不贪大,但是尽量囊括相关主题的古籍,汇编出版。如我社《隋唐五代宋金戏剧史料汇编》《清宫戏曲档案萃编》《汉代画像全集》《唐英全集》《孙承宗集》等,都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的。这样,研究人员可以低成本、快速地查到需要的资料,省时省钱又省事,因而得到读者的认同,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例如我社出版的"中国藏学汉文历史文献集成"(198卷)、《湘西苗疆珍稀史料文献集成》(34卷)、《清朝治理新疆方略文献汇编》(26卷)、《清朝治理新疆法规文献汇编》(23卷)、《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3卷)、《民国时期藏事问题英文档案文献汇编》等数十种图书,其中"中国藏学汉文历史文献集成"经过近10年的搜集整理,收录了从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期1300年的有关藏事、新疆的汉文文献2000余种,解决了长期以来汉文藏学研究资料分散、凌乱的问题,为藏学和藏族地区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一套基础文献资料库。这些文献为我们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基础文献资料和历史借鉴。

又如我社在中国古代版画方面的出版。中国古代的版画无论作为一个艺术品种还是一种文化传承技艺,在世界文化中都有其独树一帜的地位。我社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戏曲版画集》《中国古代佛教版画集》《宋元版刻图释》《明代版刻图释》《清殿版画汇刊》《首都图书馆藏古版画珍赏》《吴晓铃先生珍藏古版画全编》《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图汇》《妈祖版画史稿》《新编中国版画史图录》等20余种(套)古代版画类图书,形成了国内外最为齐全的中国古代版画文献库。

此外,我社在文史古籍、传统戏曲文献、语言文字学、历代医家典籍的点校整理等方面形成了诸多系列。目前,《中国历代方志土司资料辑录》《中国地方戏曲剧本丛刊第一辑》《浦江文献集成》《未刊清车王府藏曲本集成》《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珍稀史料辑校》《殷商子卜辞合集》《楚官玺文字编》等项目均在运作之中。

今后,我们希望能与各界学者携手,更多地投入到中华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整理的工作中去,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为中华文化添一脉墨香纸柔。

古籍整理出版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使用这些古籍文献的研究者,故我们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古籍使用者的情况,才能很好地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当前的古籍类馆配市场,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是国家和政府部门都相当重视,加大了对公共馆、高校馆和专业馆的投入,古籍类图书的采购力度相应加大。不利的方面是,目前实行的图书馆采购招标制度,图书馆一般采用委托第三方采购的方式,有其好处(减轻采购人员压力,中间商收集、整理信息提高效率),但更严重的是造成了图书的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的脱节。图书馆不接受出版社直接提供的信息,馆配商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对出版社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导致图书馆无法了解到出版社出版的好书。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但仍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随着馆配市场的火热,各地兴起了馆配会热,近三四年来全国每年有一定规模的馆配会四五十场。大部分参会出版社携带的书都是那些书,参会图书馆也还是那些图书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应适当精简。另外,图书馆馆配招标应采用更为透明的形式,更多听取专家意见,而不是以价格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馆配商作为沟通出版者和读者的平台、桥梁,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馆配商对出版社和读者的需求了解还不透,故希望他们能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并将读者意见反馈给出版社,使出版社在今后策划古籍整理出版选题时,更加有的放矢。

我社也在逐步加大馆配方面的销售力度,但之前我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今后将要求销售人员既要详细了解本社的出版特色、出版信息,深度挖掘图书价值,也要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可能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及早地向馆配商通报出版信息。

总之,为了将这些古籍图书顺畅地送到需要的读者手中,馆配商与出版社之间需要更多地沟通,加强彼此的了解。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使馆配市场良性循环,兴旺发展。郭晶晶


图书馆报 2016年06月10日 专题A18/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