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自10月9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展以来,以其集萃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各领域经典图书吸引了无数读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版本展上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古籍整理、连环画、新时代等图书版本展区,都有不少图书封面的左上角印刻着她的标志,这就是成立于2007年的国家出版基金。成立至今仅10余年的国家出版基金,却有如此多的成果成为公认的经典图书版本。这些精品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国家出版基金对项目落地有何推动和助益?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我社副社长潘占伟进行了采访。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用文字展现京剧舞台风采
在文学艺术图书版本展区,一套40集的《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十分抢眼,其大红的封面、典雅的装帧,正应和国粹京剧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入选“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责任编辑、学苑出版社副社长潘占伟介绍,这一文化抢救保存工程自2000年立项,2015年出齐40集。收录自民国初年四大名旦、四大须生至“文革”以前,囊括生旦净丑各行当50余位流派创始人和优秀继承人擅演的经典剧目200余出。
“我们自豪的是,首次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将立体的舞台表演艺术呈现出来。”潘占伟告诉记者,编辑这套书的初衷,出于一个单纯的目的——抢救整理。编委会主编黄克先生的原话是“京剧该画个句号了”,于是便有了将很多濒临失传的各流派、各行当代表性剧目发掘整理出来的设想。
这样一个项目,投入很大,社会效益很好,市场是否认可却很难讲。“当时拍板的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顶了很大的压力,且该项目编辑加工繁难。”潘占伟具体解释道,不同于以往将唱段和念白的文字整理成文学剧本,也不同于中国京剧“音配像”经典工程主要依靠音像资料,在《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中,凡与舞台演出相关之事项,诸如人物行当、服装扮相、脸谱勾画、念白、唱腔、音乐、伴奏、身段把子、舞台调度,无不一一记录在案。其中,核心乐谱很复杂,重要唱段都是双行谱,上面是胡琴谱,下面是唱腔谱,还要配合锣鼓。专业人士参照这样的剧本可直接排出戏来。
“这样的全本整理,也就意味着这项工作十分繁难。”潘占伟告诉记者,在唱腔部分,通过老艺人口述,参考录音录像,再用简谱记录下来。在身段表演部分,濒临失传的剧目,还得听老艺人讲,请他们演示,一招一式用术语详细记录。借此不仅可明了前辈的演出路数,而且连情节中如何表演,角色间如何移动,表演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体现,歌唱时板式旋律的具体唱法,甚至重要念白的重点要点,都一目了然。如此整理下来,200余出剧目,堪称涵盖表演、导演、音乐、服饰、化妆、舞台美术等京剧艺术的宝库。
编辑参与这个项目,远不只是编辑书稿这么简单,还与编委会多方组稿,如到辽宁抚顺找“关外唐”唐韵笙的后人整理剧目,到浙江杭州找赵麟童整理麒派的剧目,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找原内蒙古京剧团的演员整理剧目,等等。为了整理珍稀剧目《绿珠坠楼》,团队多次赴上海拜访名旦毕谷云先生。潘占伟回忆道:“前几次老先生不太放心,一直推托,见我们确实有诚意,也看到了已经整理出来的剧目,才放心地把本子交给我们。组稿到最后,大家都成了朋友。”
“起初做这个项目,我们顶了很大压力,不仅工作量浩繁,且由于乐谱排版昂贵,成本很高。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对我们帮助很大,也保障了后期的顺利推进。”潘占伟说,借助这一项目,学苑出版社组建了专门的戏曲编辑室,开辟了戏曲这一特色出版方向。经过近20年的坚守,学苑出版社逐渐成为戏曲文献史料出版的重镇,几乎每年都有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 精装40卷 (16 开)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全套40卷,约1600万字。收录自民国初年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以降,迄于“文革”以前,生旦净丑各行当50余位流派创始人和优秀继承人擅演的经典剧目近200出,保存了京剧鼎盛时期的演出风貌。与“音配像”工程主要依靠音像资料不同,《集成》大量通过传承人的口述及活态演示,抢救整理出一大批向称经典但无音像资料的剧目,大大拓宽了抢救整理的视野,丰富了京剧剧目的文献总量。
在京剧出版史上,《集成》创造了全新的剧目整理模式。与此前文学史视野关照下整理出版的纯文学剧本不同,《集成》首次将京剧还原为立体的舞台艺术。凡与舞台演出相关之事项,诸如人物行当、服装扮相、脸谱勾画,念白、唱腔、音乐、伴奏、身段把子、舞台调度,无不一一记录在案,借此不仅可明了前辈的演出路数,而且连情节中如何表演,角色间如何移动,表演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体现,歌唱时板式旋律的具体唱法,甚至重要念白的重点要点,都通过细致的记录、真切的描述、准确的记谱和念白音调的标注,令读者一目了然。这对于京剧这样重程式规范的写意性艺术形式的保存、流传乃至创新,都有着非常重要和实际的帮助。
《集成》是自20世纪50年代《京剧丛刊》《京剧汇编》以来抢救、整理、编纂的最大规模的京剧剧本集,也是京剧史上最完备的京剧剧本汇编。《集成》的出版不仅对国粹京剧文献的保存具有历史意义,对于今后京剧的振兴和发展也将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