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医籍 择善而读——最新校勘标点本《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评介

发布日期:2007-04-09 0:00:00 来源:

经典医籍 择善而读 ——最新校勘标点本《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评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员 徐桂珍 今本《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各81篇。

《素问》多讲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病证等理论及中医根本源流,《灵枢》多言经络、针灸等治病方法,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才构成一块完璧。 一般认为,最早的《灵枢》注本,宋元以前不可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注本是明末名医马莳的《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此后注加蜂起,代不乏人。但是真正为后人较为推崇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注本,当推清代的《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该书是在吸收马注基础上“集同学诸公,举《灵枢》诠释之”而成。《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以下简称《灵枢集注》)的纂著者,是清代“钱塘医派”医学大家张志聪。

张志聪(1610—1674),字隐庵。其先祖九代世医。本人早年弃儒习医,悬壶数十年,一生勤于临床和著述,直到70多岁未尝倦学,对于中医经典的研究尤多心得与成就。《清史稿》称:“张志聪之学,以《灵枢》、《素问》、《伤寒》、《金匮》为归。生平著书必守经法……”张的学术特色是,集临床、讲学与著述于一体。以今天中医学术史的视角来审视,张志聪确是清代“钱塘医派”成员中对中医经典研究功底最厚、功夫最深、成就最富的一位集大成者。 

《灵枢集注》,如同张志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素问集注》、《伤寒论集注》、《本草崇原》等名著一样,均为在杭州“侣仙堂”集众讲学中与同学及弟子集体讨论、分析、探求与编注而成。这在文人相轻和医学技术秘不外传风气颇盛的封建社会,既独辟蹊径,又开风气之先。其学术价值及临床指导价值不言自。 虽然自民国以来,《灵枢集注》的校勘工作没有间断,但由于得不到康熙原刻原印本,业已面世的校勘本无一例外存在许多问题和遗憾。如被学者普遍视为“善本”并作为校勘底本的“光绪浙江书局刻本”,实际上脱漏严重,且存在着笔误及人为的望文生义补写原著的现象。

笔者这里要推介的是最新版《灵枢集注》(学苑出版社出版)。该版《灵枢集注》校勘、整理人孙国中先生多年来精心收集《黄帝内经》各种古本,仅张志聪集注本就有多种,其中包括两个康熙本、光绪太医院本、浙江书局本、张马合注本等。故而孙先生可互校参阅,知其得失。为了校勘此书,孙国中先生查阅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康熙本及中国科学院藏康熙本,两家所藏均为康熙中后期翻刻本或补刻本,这几个本子的眉刻本均有许多脱漏误字。其中所谓“三多斋”刻本,实为更后之再刻本。孙国中先生以家藏康熙原刻本为底本,参考诸家刻本,历时八个月,精心校勘注释而成最新标点本《灵枢集注》。笔者注意到,比之以前之校本,此书多出6000余字,正误百余处,首次将一部完整的康熙原本《灵枢集注》展现在读者面前。 新版《灵枢集注》书后还附有孙国中先生的《校勘举例》、《“搏、抟”辨析》、《“匮”字辨析》、《“卒、猝”辨析》和《内经避讳字初探》等校勘、考证专论,篇篇匠心独运,发前人所未发。这对于全面反映张志聪等人的学术成果,帮助读者学习《灵枢》,将起到积极作用。 孙国中先生既是河洛学、易学和训诂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又是中医文献学专家,十几年来其校勘、整理出版的《河洛精蕴》、《周易三极图贯》、《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和《类经》等十几种经典古籍,一直为行家所称道,经得起岁月的推敲。相信这部新版的《灵枢集注》同样秉承了先生一贯的风格。 (转自《健康报》2007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