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员,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畲族民众自称“山哈”,是早于汉族客家人居住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的土著居民,他们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民族发祥地。自隋唐以来,畲族先民被迫远离家园,走上长达千年的迁徙之路,并于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下来。经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调查后,于1956年12月正式认定“畲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1984年10月,在浙江丽水设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畲族总人口为746385人,其中男性403516人,女性342869人,A主要分布于闽、粤、浙、赣、皖、湘、黔七省的100余个市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畲族不仅创制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而且在隋唐以来的畲汉交流中,富有创造性地吸纳汉族文化,并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多民族共融相处的生活格局。畲族人民在迁徙中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为主,兼以狩猎为补充,面对如此艰辛的生活,畲族人民勇于面对,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1世纪以来,畲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其文化也得到更为多元的发展。我国畲族文化研究现状,图腾文化是畲族文化研究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发现,畲族的图腾原型并非传统认识中的“犬”,也非另类解读中的“水獭”“葫芦”或“熊虎”,而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星宿崇拜”。这一研究结论,不仅是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认识,而且也希望以此对今后的畲族文化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我的评论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