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集解》的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校勘、考释与议论三大类,其中内容最为充实而前人研究相对薄弱的是考释部分。本书的研究就围绕《三国志集解》的考释部分展开,着重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地理、职官与史实考释来进行具体地剖析,并区分纂辑与创见两种注疏类型,分别进行讨论。《三国志集解》的考释以地理部分成就最为突出,体例严谨,内容充实,无论是纂辑还是创见,均有极高水平,而其最突出的特点一在于带有鲜明的军事地理色彩,二在于以“明地望”作为手段来进行史实的考辨。史实考释的范围则包罗甚广,情况也比较复杂,难于像在考释地理时那样订立严谨固定的体例,因此《三国志集解》中的史实考释大多随宜进行,没有一定之规。同样由于其复杂的情况,史实考释的质量有些参差不齐,良莠互见。这一部分胜于前人的突出特点在于纂辑中广泛地使用了互见互证,对《三国志》原书与裴注的资料给予了充分地重视与利用。职官考释是《三国志集解》中较为薄弱的部分,体例上的不严谨导致徵引中出现多处的疏漏与重复,而著者的创见大多针对具体细节,在系统地提炼与论述方面乏善可陈,较为薄弱。通过对地理、史实、职官三个部分考释内容的具体分析,并结合《三国志集解》对清人学术成果的总结情况,本书认为《三国志集解》一书的注疏特点有二:一是继承了裴注所开创的史注传统;二是坚持以援引为先、旁参众书,不求文必己出的注疏理念。而该书注疏中体现出的不足之处有三点,一为徵引有疏漏与重复的现象;二为全书内容轻重不均,水平参差不齐;三为在观念与方法上未能与时俱进,时代特色较为淡薄。总的来说,虽然《三国志集解》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与全书的贡献相比,瑕不掩瑜,该书的确是在《三国志》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著作,在中国史学名著的集解汇注之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所进行的研究,在方法上突破了前人定性研究的现状,转为定量研究,在计量统计的坚实基础上辅以举例分析、分类比较与归纳综合等方法,对《三国志集解》的注疏内容、理念、体例、方法进行了系统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书的优劣之处与学术地位作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本书的研究成果具备较高的学术价,胜于前人之处主要有二,一是方法上的突破,二是整个研究更为系统与全面,书中的统计数据与据此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必能对三国典籍与三国历史文化领域的相关学者有所助益。
我的评论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