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浏览历史为您推荐

中医内科临证治要【中医师临床必备丛书】

纸质书定价:98.00电子书定价:

  • 作者陆为民,万力生主编
  • 责任编辑陈辉 付国英
  • 页数777
  • 出版时间2012-07-01
  • 开本16
  • ISBN978-7-5077-3967-1
  • 版次1-1
  • 印数0
  • 装帧
  • 所属分类传统医药·卫生保健

内容简介及目录

       当代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认为: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 然对初习医者而言, 常有“初学时心中了了, 临证时茫无定见”之感, 叹中医学习之难。现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是在现代科学知识结构中成长的,  经过严格的数、 理、 化等现代科学的熏陶,  他们精于逻辑上的运算, 却缺乏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对中医的思维方法很难把握。而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闪烁着历代前贤的思想光辉, 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 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形成理、 法、 方、 药诸方面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逐步完善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对学生而言, 死背某病的几个证型、 病机、 治法、 方药, 应付考试并非难事, 然面对病人时常束手无策, 无从下手, 可见, 培养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非一日之功。教科书罗列的证型、治法、方药, 如习武之一招一式, 习字之一笔一画, 你可以将某招某式、某笔某划练得炉火纯青, 但不代表你就能成为武林高手、书法大家。如何能将所学的一招一式, 在遇到对手时融会贯通, 克敌制胜, 这才真正意义上算是入门了,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之理同也。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方式。”中医临证更是如此。在临床过程中,往往同样的病证,医者有的效如桴鼓,有的则失治误治,其关键就在于医者的思维方法正确与否。清代叶天士谓“医道之关键在于识证、立法、用方”,这是对中医辨证思维过程的经典归纳。同时,也说明了中医临床思维的程序和步骤,即辨识证候——建立法则——选方用药。现代著名中医大家裘沛然认为,一个临床医生最重要的要掌握两条规则:一是识病,二是遣药。但无论识病或遣药,都离不开正确思维的指导。因此,只有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保证中医的临床疗效和后继人才培养的质量。
      《中医内科临证治要》一书,从临床思维角度出发,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按全国高等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所列病名,系统阐述了内科常见的51种病证的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贴近临床。其特点有:
       第一,注重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诊断思维,根据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辨证与辨病思维相结合。治疗思维,从治则、治疗方案、预后、转归一直贯穿到预防措施。
       第二,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思辨,用图、表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以及诊断、鉴别诊断程序直观明了,方便读者阅读掌握。
       第三,每个病证从辨证角度精选了不同证型的名家病案。章太炎提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医案是不可多得的教科书,真实而完整地记录了医疗的全过程,最直接地反映了医生的临床思维。本书精选了不同证型的名家医案,并解析其辨证诊治之思维过程,冀给读者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本书编写内容中的药物用法、剂量,我们虽尽可能保证客观、公认,但在临床上还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合理选择适合病情的治疗方法。由于编者忙于诊务,加上成书仓促,谬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渴望医界同行批评指正。

评论(0条)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