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明确将“传统知识的惠益分享制度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利用”作为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迄今尚未从法律层面对传统知识给予明确的权属认定,因而其长期作为公共财富被社会公众无障碍获取、无代价使用。其中,处境较为艰难的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作为可资创新转化的重要资源,正面临被非传统社群主体利用现代知识产权规则进行“知识产权圈地”的困扰,进而影响到民族社群对传统知识的控制和利用,这给本就发展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及经济的创新拓展形成一些掣肘障碍。尽管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知识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但总体发展方向和状态大同小异,在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领域面临着基本相同的境遇和困扰。严格来讲,本文对哈尼族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仅是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类型化问题中的一个缩影,本研究旨在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本文以我国哈尼族人口较为集中的云南省元阳、红河、绿春、墨江、元江等县域为田野调研点,对哈尼族传统知识所面临的主要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梳理,并以此为线索,阐释了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谋求知识产权保护的系列实务构想。
我的评论
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