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作者以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顾城、海子、张洁、路遥、贾平凹、余华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着重研究作家作品里的人,研究作品里人的情感、思想、行为以及社会关系、婚姻、家庭。作者通过对小说、诗歌的具体研究,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和历史责任,强调作家在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揭示、溯源和...
本志记述的是九三学社长春地方组织1952年—2023年的历史发展情况。长春九三学社成立70年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在九三学...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年刊) 创刊于2003年,由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主办,每年出版一期,主要刊发戏剧戏曲、小说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田野报告、重要的原始文献(包括罕见的古代民间剧本等),是小说、戏剧领域知名集刊之一,该集刊已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国知网等收录。本书系《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二十辑),共收录29...
广州从汉代开始就是中外交往的海上孔道,唐宋时期是重要的海贸港口和物流中心,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广中事例”之后和清代“一口通商”期间,广州口岸下的黄埔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无数货物由此输入国内或走向世界,黄埔也因此成为蜚声中外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港。本书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黄埔港进行研究,除从大历史角度考察黄埔港的发展...
中国楚辞学.第31辑》收录了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的论文精选作品,包括汉唐楚辞学研究、宋元楚辞学研究、明清楚辞学研究、现当代楚辞学研究、楚辞来源研究、屈原及楚辞影响研究、赋体文学研究7大部分,收录《天问章句》所涉部分齐人齐事考、论王逸引《诗》、《楚辞章句》对《九歌》的经学阐释、敦煌残卷《楚辞音》所代表的时代与...
中国楚辞学.第32辑收录了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的论文精选作品,包括汉唐楚辞学研究、宋元楚辞学研究、明清楚辞学研究、现当代楚辞学研究、楚辞来源研究、屈原及楚辞影响研究、赋体文学研究7大部分,收录《天问章句》所涉部分齐人齐事考、论王逸引《诗》、《楚辞章句》对《九歌》的经学阐释、敦煌残卷《楚辞音》所代表的时代与楚...
作为全国首部县级文献,二〇二〇年出版的《浦江文献集成》网罗了浙江省浦江县近千年的历史遗籍,总共收书850种,举凡刻本、手稿、抄本等皆予收录。然而浩繁的卷帙与影印的方式,无疑增加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难度,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浦江文献集成》,同时也能够对浦江历代的文人文集和学人著作进行一番总结和评判,《浦江文献集成提要》的撰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
本书是采用固体诗歌样式创作的现时代诗歌作品,其中有古、律,四、五、六、七言,每首诗作后面有一个简短作品简析。大致内容有“江山诗画”、“四季诗颂”、“岁月诗得”、“友情诗忆”“花木诗意”“羽兽诗吟”、“斯人诗香”、“乡村诗记”等主题。入诗的内容皆为作者过往岁月里目之所睹、身之所历、心之所悟,性之所向。每首作品附简单的相关创作介绍和创作体会,...
史诗传统的宏阔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建立立体多元的检视向度。本书聚焦藏蒙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在“演述前”“演述”和“演述后”不同的“文本”生命阶段和关系性思维中探查口头音声文本的生成转换过程,基于本土材料,构建史诗音乐的概念工具和理论阐释模型,拓展中国史诗学的理论话语空间。作者以格萨(斯)尔音乐为基点,将口头诗学演述、创编、接受和解...
《自我演戏以来》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欧阳予倩的代表作,亦是近现代中国话剧史料中难得一见的重要著作。《自我演戏以来》为欧阳予倩本人20余年从艺自传,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记述了1907至1928年间中国早期话剧运动发展的大体走势,所附录《谈文明戏》和《回忆春柳》两篇亦为重要的话剧史料。书中的内容还涉及海外中国早期学生演剧之经过,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