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竹枝词原名竹枝,源出川东、鄂西,本是一种可以唱和的民间歌谣,后逐渐发展、演化为文人诗。在长期的发展中,竹枝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形似七言绝句,但形式灵活多变,对平仄和对仗的要求不严格,语言通俗,不避俚语,因而更便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反映各种社会现实。本书收录吟咏江西为内容的竹枝词一千多首,涉及江西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书收录了孔凡礼先生的《苏轼与黄庭坚的交往略述》、刘尚荣先生的《评欧阳修与苏轼的忘年交》、陈弼先生的《苏东坡的常州情缘》等论文,所选文章体现了当今苏轼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书是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系书系,主要收录国内外对汉学研究的论文。 本书收录了汉学研究论坛、汉学与国际汉语教学史之关系研究、序跋与中国文化视野、意大利汉学研究、法国汉学研究、俄国汉学研究、捷克和斯洛伐克汉学研究、欧美汉学家研究、亚洲汉学研究、汉裔汉学家及其研究等专题文章30余篇。
本书主编认为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伴而生,中国古代诗歌史很大程度上是音乐文学史,与此相应,诗经学、楚辞学、乐府学、词学、曲学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音乐文学史学,并深感乐府价值之高,因此收录了有关乐府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结集成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一届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副主席及九三学社换届后各省级组织新一届主委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以及履行参政党职责的先进事迹。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与朱熹等人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明林罗山思想的特质。着眼于他的理气论、心性论、排佛论、兵法论和文艺论,将林氏思想的这些方面与形成朱熹思想的相对应的主要要素逐一加以比较,分别找出各部分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探明林罗山思想的特质。
内容简介: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由紧密关联的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从殷商时代到两晋时代中国传统的妇女观的发展历史,另一个部分是上述历史时期文学表现女性的历史。是将思想史与文学史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无论是对思想史的研究还是对文学史的研究来讲,在学术探讨上都有所深化。
本书分新思维、文学史专题、励耘讲坛、文化研究、青年园地、文史名家等六个部分,收录了国内外原创文学论集。
这是一部文学史性质的书。它的学术价值在于:有别于以往的文学史著作,注重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演变着眼,将中国文学史分为三个阶段:喻象文艺期 意象文艺期 再现文艺期。以此为视角对中国文学史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审视。 归纳起来,这部文学史具有以下特点:打破以王朝兴衰史为文学断限的描述方法,以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化为研究对象;淡化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探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