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性、分类与研究方法、非遗保护及其原则、方法,并分享了非遗申报、管理、开发方面的相关经验。
本书从2011年《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已播出的和待播出的节目中,精选了17位嘉宾的近百篇文稿,占全年播出节目的近30%,反映出《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2011年在制作内容、形式和质量的一些特色。
《灵经大传》是温州鼓词的经典组品,是瓯江流域的祭坛颂歌,是东南女神陈靖姑的本生故事,是汉族和畲族史诗性的口头传统。 瓯语方言区普遍演唱《灵经大传》。从瓯江上游到下游,有愈演愈烈之势。瓯江下游的瑞安市,是词师最集中的地方。人们普遍认同这里的温州话是唱词的标准音,被称为南板的鼓词流派诞生于这里。其实在瓯江流域,鼓词被演唱频率最高的是青词...
宋濂是位大家,著述丰赡,为明初文人之冠。现存宋濂文献凡95卷,65卷作于入明以后,而作于元代只30卷。宋濂入明时已54岁了,眼力昏花,体弱多病。一个人的创作高峰当在40~50岁之间,55岁以后精力日衰,高峰期已过。所以,宋濂在元代时期所作远不止这30卷,其散佚之多,可以想知。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黄灵庚教授趁整理金华地区家谱之机,辑集了宋濂集...
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在2005年和2010年两期大样本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区居民的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行为等指标的研究,以时间变化对比和空间格局分析为主轴,揭示出2005年以来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关系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定量分析居民个体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构成和家庭收入等社会经济属性对...
本书归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作者在西南民族地区调查中搜集到有关文字的图像历书、经书等民间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对研究民族文字和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研究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均有着积极意义。 目录 综述 一、西南民族象形文字分类 二、纳木依人象形文字 (一)《纳木依神像画册》(1册) (二)《纳木依人神像...
文身、纹身,究竟是前卫青春还是古老文明?《神奇的刺青:西双版纳文身调查》告诉你答案! 早期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群体的团结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创造力。这种基本需求,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体现在一种人体的艺术表现上,这就是:文身。因此,文身习俗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许多原始民族中,并延续下来,直到今天。 傣族和布朗...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文化内涵、历史演变、传承的民俗研究对非遗相关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将多年来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为民俗学研究人员及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文化内涵、历史演变、传承的民俗研究对非遗相关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将多年来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为民俗学研究人员及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收录了亚洲国家民俗专家有关民俗方面的论集。本辑为鹤壁春节文化高层论坛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