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员,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畲族民众自称“山哈”,是早于汉族客家人居住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的土著居民,他们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民族发祥地。自隋唐以来,畲族先民被迫远离家园,走上长达千年的迁徙之路,并于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下来。经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调查后,于1956年12月正式认定“畲族”为单一...
本图为《北京周边山区历史景观地图》系列中的一张,《十三陵图》依托于文史、考古等资料,按照《居庸关》的风对十三座帝王陵寝进行整体绘制。正面是十三陵历史建筑群全图,背面是与十三陵诸帝的简介和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重要历史文物等。本图的绘制和出版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对宣传传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地图的编...
本图为《北京周边山区历史景观地图》系列中的一张,《八达岭图(水关长城)》依托于文史、考古等资料,按照《居庸关实验图》的风格对八达岭地区的历史建筑进行整体绘制。正面是八达岭历史建筑群全图,背面是与八达岭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重要历史文物等介绍。本图的绘制和出版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对宣传传统历史...
长城本体病害因修筑年代的差别、地区差别、材质差别、保存状态及修缮历史的差别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书主要针对干旱、半干旱、潮湿等主要环境特征地区的各类材质(砖、石、土)长城的主要病害的监检测工作,开展监检测工作指导原则相应的研究内容,以及大量监检测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利用研究,撰写出长城本体病害监(检)测技术导则。具体内容如下:1.长城所处环境...
本书为作者在十余年的工作中实地调研,细致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北京古代建筑思想及其特征解析。全书分为北京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和思想理论、北京古代建筑规划布局方法及其思想、北筑的类型思想与特征、北京古代建筑的单体特征与思想解析、北京地区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手法和建筑形式美的运用原则等五个章节,从北京古代建筑规划布局、选址、规划、布局等方面...
《抱朴子外篇译注》(修订本)是庞月光先生后人在其《抱朴子外篇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基础上修订整理出版的,修订时,订正了原书中部分引文错讹以及不妥注释之处。李燕先生特为此次修订写序,并推荐出版。《抱朴子外篇》是葛洪在东晋初年写就的一部杰出子论。全书52卷,内容涉及社会、文学和当时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提出了不...
本书稿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广西壮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组织的2015-2016年度布洛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文章43篇,分布洛陀宏观文化研究、麽经布洛陀与麽教文化研究、同源民族关系及宗教文化研究三个板块,共计43万字。该书稿在...
本书是刘锡诚先生多年撰写的民俗与艺术相关论文的精选结集,全书分为民俗与艺术(14)、民俗与民俗学(10)、巫傩与信仰(8)、节日与民俗(13)、民俗调查(11)五部分。这些论文系作者对多年发表的论文系统整理后,略作修订编选而成,反映了作者多年来从事...
本文集是云南民族大学环喜马拉雅研究中心举办的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理论新探国际会议和云南民族大学第一期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前沿文献编译夏季班两个重要学术活动的论文集。这些论文从自然环境、人们的生计方式及文化传统等不同角度对这些地区进行了考察,这对于我们了...
明清太原复原图本图基于古太原县城的历史资料和遗址考证成果手绘复原而成。大小为全开,正面为古太原县城整个城池的俯瞰风貌图,背面为当时的民俗风情概貌以及五六个主要建筑的立体复原图。目前政府已经申请了一批启动基金在对太原古城进行复原重建,其依据就是本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