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具艺术特征的弹拨乐器,被誉为“国乐之首”,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四千年的光阴。虽然古琴只是一种乐器, 但是却与我国的文化、历史、哲学有着密切关系, 反映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观、审美观、天人观。古琴及古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源远流长,高雅优美,在中国古代音乐体系中地位较高。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与中华文明的复兴进入了新时期,中国民众日常生活发生了结构性和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中国民俗学必然面临巨大挑战与机遇,而且必然要选择“面向当下”的研究方向,从而促成自身学术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研究实践方式的转型发展,踏上新的驿程。一些民俗学者逐步在“朝向当下”的学术转型中有所突破,特别是在“...
本书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优秀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集,收录了五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云南边民的跨境经济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展示了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下,边民更加多样化的经济社会活和更为国际化的社会关系,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下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增强了跨境民族的文化自信,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具体内容如下:一、中国边境村落的“外娶内招”婚姻现象。通过对...
《自我演戏以来》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欧阳予倩的代表作,亦是近现代中国话剧史料中难得一见的重要著作。《自我演戏以来》为欧阳予倩本人20余年从艺自传,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记述了1907至1928年间中国早期话剧运动发展的大体走势,所附录《谈文明戏》和《回忆春柳》两篇亦为重要的话剧史料。书中的内容还涉及海外中国早期学生演剧之经过,又包...
金少山(1890—1948)被称为京剧花脸行当的“十全大净”,金派艺术难度极高,时至今日,已经濒临失传。金派艺术为京剧花脸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承上启下者,其唱腔、表演、扮相等,都有独到之处,在当下花脸艺术逐渐凋敝、各个流派失传严重的形势下,研究、传习金派艺术意义重大。该书是一部关于前辈京剧名伶、一代花脸宗师金少山的生平传记及艺术评论集。全书用...
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于 2021 年 9 月至 10 月在北京举办。作为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之理论研讨活动,梅兰芳纪念馆、中国戏曲学院、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经典·大师——新时代京剧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 2021 年 10 月 11 日至 12 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为期两天的研...
本书从文化哲学入手,立足于文化创新视角,对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作出梳理,重新对文化论战,尤其是本位文化派的主张做出了评价。通过本位文化派与全盘西化派之间的论争,反映了文化的自主选择性与趋同性之间的对立,回应当下中国文化发展问题,更加具有现实性。作者立足目前的文化发展状况,进一步讨论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文化创...
本书26万字,主要内容分为序章、五章正文和结语。主要从女子教育的视角考察和分析日本女性文学的道德伦理衍变。主要内容按照女子教育和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分为五大部分。前近代包括两大部分,研究重点在于女子教育中的儒家道德伦理观对日本古代贵族和武家社会的女性文学,主要是对平安时代女性文学,以及日本中世、近世女性文学作品和女训书的影响;近代部分的重...
本书是一部内容涉及国内外汉学研究、海外汉学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集,是国内外汉学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由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多年汉学书系主编工作的阎纯德教授主编,综合国内外著名学者以及领域内的新秀们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关于不同国别的汉学研究历史述略、海外汉学家生平及研究成果、海外图书馆藏图藏书等方面。全书分有不同版块,本书分法国汉学研究专辑、美国汉...
本书是“列国汉学史书系”之一。意大利汉学是世界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初创时期的意大利汉学,使世界汉学逐步成型并随即进入巅峰状态。本书是对意大利早中期汉学发展史进行了比较完整、全面而深入的勾勒,对意大利汉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马可·波罗、鄂多立克、罗明坚、利玛窦、艾儒略、卫匡国、殷铎泽、马国贤等一大批功绩卓著、著作丰硕的“中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