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古崖居、石窟寺、石刻遗址大多处于露天且历经千余年,普遍遭受风化破坏,有的破坏相当严重,延庆古崖居就是其中之一。延庆古崖居石洞因常年大面积渗水,岩壁脱落严重。由于洞窟开凿于沙砾花岗岩石上,石质疏松,颗粒粗糙,遗址区自然风化严重,部分洞窟内、外侧岩壁酥粉严重,用手稍触即有沙石剥落。为使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对古崖居遗址病...
为纪念京剧净角名家郝寿臣先生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以及戏曲教育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北京市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在2016年举办了纪念郝寿臣诞辰130周年研讨会,本书即为此次研讨会上论文的结集。本书版面字数约15万字,共收录20篇文章,包含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全部发言,此外还收录了郝寿臣先生经典照片20余幅。内容既有对郝派艺术特色的评价,也有对郝寿臣先生...
2017年中国民协“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启动,并陆续赴各地组织进行民间文化调研活动。民协将此次调研活动的成果汇集出版。这是其中一册。 从2019年开始我社已陆续出版此系列丛书的12本。如《渔舟唱晚——海丝文化与美丽渔村建设调研文集》《穿越草原——草原丝绸之路与张库大道》《大海和声——浙江“海丝文化”调研文集》《秘境天籁—...
1913年—2023年,首都图书馆已经走过了一百一十年岁月。这110年间,首图始终遵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理念,致力于传承历史、沟通未来的使命,不断耕耘着、奉献着,也与首图的万千读者一起成长着。值此一百一十年生日纪念之际,各界以书为友、因书结缘的朋友们表达了他们对首图的情感和祝福,内容丰富,感情细腻,为此,首都图书馆编计划撰了此部文集,辑...
本书以新当代为角度,对16位中国“新”当代艺术家进行个案研究,并收录当代代表艺术家对“新当代”进行的学术探讨和以“新当代”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回顾。 本书作者是中国新当代艺术发起人,湖南新当代艺术馆创始人。他认为:新当代艺术观,是立足发展的中国“当代”,新当代艺术的理念是对过去的当代艺术进行的一种再思考,也是对当代中国艺术界主流思想的一次科学...
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学生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本课题将脑科学研究的科学成果与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相结合,加强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转化和应用,为有效的实践经验寻找脑科学依据,探索区域游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使得教育实践更科学,更符合人脑的发展规律,更能促进幼儿获得健康可持续的最大化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课题...
《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研究》首先明晰了当下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政策规约、社会环境、学生群体样态、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等多元背景,分析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性质。接着,梳理了近20年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调研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实施现状,考察了10所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培智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建...
近年来,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形式趋于多样,客观、全面、科学地针对我国公共文化机构进行效能评估对于推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能体系构建与应用》在剖析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依托绩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成效评估三类服务效能评估的基本准则,结合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的实际情况及服务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的实际要求,...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者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目前国内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师,同时也是该组织的认证NGO中国民俗学会在2015-2017评审周期担任审查机构成员期间的辩论代表,在过去十多年中深入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层面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作为非遗领域...
本书以交流诗学模型为指导,尝试通过文化空间概念的可操作化路径,对云南白族传统歌会、广西壮族歌圩、西北地区花儿会展开了田野和比较研究,探索不同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既往传统歌会研究多以个案研究为基本取向,重视歌会节俗的记录、阐释,以及歌谣文本的搜集、誊录,缺乏超越个案研究的一般性理论反思和理论模型的提取及抽绎。有鉴于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