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雅各是19世纪英国来华传教士、牛津大学首位汉学教授,也是儒莲翻译奖的首位获得者。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以巨大的毅力,倾大半生的精力,译成多卷本《中国经典》。这是他几十年研究汉学的结晶,也是他与中国19世纪中期的精英--洪仁玕、王韬、黄胜等合作的成果,直到现在,在英译中国的经典中仍具有典范作用。 序言 ...
作者简介: 何青城,四川成都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师。长期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画展并获得多种奖项。其美术作品被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单位收藏。 古蜀道,又称石牛道、金牛古道,为古代巴蜀地区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长约2000千米,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清乾隆33年至道光11年,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作为一位杰出的医学革新家,在所著《医林改错》中,一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胸腹腔内脏器官、血管等解剖位置,较过去有改正,有发现;二十创活血化瘀新理论拟出许多新方,于临床颇有奇效;三则否定胎养、胎毒等陈说及综成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新说,...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作者简介胡希恕(1898—1984),沈阳市人。胡老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又是当代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作为当代著名的伤寒学家,先生不但擅长治疗外感热性疾病,而且对中医伤寒论的理论有所发展。刘渡舟先生称其为经方学派的大师。
圆明园史迹图考 作者简介 焦雄,北京人。生于1927年。离休前任北京市海淀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曾出版《北京西郊宅园记》等书,发表文章一百多篇。 内容简介 圆明三园始从雍正皇帝扩建圆明园,后又经乾隆建成长春园和西洋楼建筑群组。绮春园初始为乾隆所建,后经嘉庆完成园中三十景。三园共建景区100多处,它集中体现了...
简介: 汉学或中国学,其实与中国文化一样,都属于人类的精神建筑。这一集的汉学研究论坛一栏中的文章可引领我们走进汉学或中国学的纵深,思考其真正的底蕴。美国汉学研究中发表了四位教授的大文,预示着美国汉学和中国学研究的深入。法国汉学研究内容丰富,尤其是耿昇研究员的译文是一篇研究法国汉学如何转型的文章,颇具新意。熊文华教授曾在英伦与荷兰莱顿...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思想成因 一、从时文制艺到经世实学 二、曾国藩、李鸿章及其幕府的影响 三、对中外关系的认识:变局观 第二章旧思想的因袭与改造 一、守在四夷的传统思想 二、援护越南--守在四夷 三、滇缅划界--守在四境 四、会立坎酋--争两属体质 五、对晚清藩属国政策的检讨 第三章近代国际关系...
目录 导言周星 第一编学术史、学科建构与研究方法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外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 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换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 艺术人类学的视野 艺术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可能性 艺术人类学如何可能?--兼论当代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动态 人类学与艺术 艺术人类学与知识重构 艺术人类学的生...
《黄帝内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学术研究和文字整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它成书于战国晚期,在秦汉之际就有散乱亡失,并有时文的掺入。唐代以前所见之本,均为汉代学者重新整理之本,其中因错简造成的文章散乱、一篇多义等现象就已经存在,这也是晋代皇甫谧之《甲乙经》、唐代初年杨上善之《太素...
本书是作者参加定陵发掘的真实记录。本书得益于方袁先生的提议,中文经刘勋教授审核;英文由季婧女士翻译,莫润先教授审校。十三陵帝后陵寝方位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淼、韩慧君教授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