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墩墓是西周时期吴越地区普遍采用的墓葬形制。 土墩墓中出土了铙、簋、鼎、矛、戈、剑、镞等青铜礼器和兵器。这批器物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西周时期越地地域文化与工艺水平的重要实物资料,为研究古老“瓯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物证,同时也填补了浙江土墩墓出土青铜器的空白。这座土墩墓也是浙江省迄今为止重要的一座西周墓葬遗址。 这座跨...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以诗歌研究为中心的重点基地,《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系列读物由该中心主办,兼具学术性与资讯性,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出版两卷(新诗卷、古诗卷各一卷)。本卷为新诗卷,设有国际诗学、论文索引、诗集与诗学论著叙录、书评、驻校诗人研究、驻校诗人讲座、学术研讨会综述、诗歌活动通讯、新诗纪事等栏目,旨在...
汉学研究总第三十一集,2021年秋冬卷,共收录文章57篇,卷前絮语1篇,悼念文章2篇。分为国学特稿、窗外的风景、张西平专栏、汉籍合璧研究专栏,以及法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瑞典、西班牙、阿拉伯、日本、朝鲜半岛、蒙古、东南亚汉学研究专栏,另有中国新文学作品外译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域外传播与研究、春秋论坛、汉语教学国际传播研究、书评与信息...
本书是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现存的萧劳诗词曲汇集而成。五十年代以前的著作大量遗失,留存者不多,其中包括《秣陵吟草》《山城诗简》《北征草》《稊园诗社及咫社诗稿》中的部分著作。七十年代以后留存著作较多,其中包括《牵牛花馆集》《草间集》《灞桥集》等集。各集基本上按年代顺序编排。其中《震馀集》应为七十年代所作,因作者书法手记本中与《北征草》...
《鄂尔多斯历史文化读本》是一本鄂尔多斯区域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科学普及读物。本书史实准确,重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图文并茂。是一本历史资料可靠、翔实的,文化现象准确、深刻、生动的,集科普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学术研究、知识普及和参考资料读本。 《鄂尔多斯历史文化》为16开本,总字数20万字左右。书中除文字外,对应插入100多幅图片...
《北京历史舆图集》是一部用地图来阐述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鸿篇巨制,并以其权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将成为人们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史的必读书目,为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古都风貌、加强三个文化带建设提供历史参考依据。它收录地图750余幅,上自宋代,下迄民国。其中包括区域总图、北京城图及城内分区图、郊区、郊县(畿辅)地图、外文图及风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数千人历时十余年而编成的鸿篇巨制《四库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它不仅是中华...
本书作者综合运用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史料和民族学资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考证了武陵山区土家族文化的基本源流,并探讨了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精神特征,特别是分析了楚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典型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来分析展现这些土家族民族文化特征和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史料价值和学术出版意义。
《中国楚辞学.第27辑》收录了2017年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七届年会的论文精选作品,包括屈原作品研究、屈原思想与精神研究、屈原精神研究、宋玉研究、楚辞学者及楚辞学者著作研究5大部分, 屈原作品研究和宋玉研究范围涉及屈原作品的创作时地、篇目、名物、艺术成就,以及宋玉作品的意象、真伪、文化智慧等多方面内容;屈原生平、思...
“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丛刊之一,以塔里木盆地为核心,包括其周边邻近地区的亚欧内陆地带,是中国历史上习称的“西域”。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传世典籍中,它的指称和面积都有所不同,但以新疆这一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地域为中心,则是毫无疑问的。独特的地缘决定了西域成为世界文化多元对话的十字路口,也注定了西域———无论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