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为“汉学研究大系”之一。2. 德国汉学史的研究,是以德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对象的“研究之研究”。 本书中所选的十九篇文章所揭示的是德国汉学研究史的十九个问题,可以分为:分期与书目、语言文学与翻译、范式与机构、互动与批判、专史与回顾五个部分。这样的编排也决定了本书不同于通史的系统性、全面性,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论述。这十九篇...
本书是反映宜昌古城变迁历史的首部学术专著,全面阐述了宜昌古城起肇背景、嬗变过程和历史文化。全书30多万字,另附92幅图片,除引言外,共十五章,另附“文化研究与开发创意”五篇。引言以“阅尽宜昌古城春色的孤山”开篇,概述古城沧桑变迁历史过程;第一、二、三章为宜昌古城起肇背景,阐述古城称谓由来、地理形成及先民生息地望;第四、五、六章及第十四、十...
张传玺先生是当代知名的历史学家,1958年他率中央民族学院学生张元庆等人在武定从事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撰写了《武定县万德区万宗铺村彝族社会历史调查》,该报告包含慕连土司历史,报告收入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内部编印的《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1986年10月出版的“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收入了该报告。此后...
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北京蒙藏学校成立初期的建校史册上,曾经记载着一位著名国文教师的简历,以及他为蒙藏学校补习班所写的汉文讲义。这位蒙藏学校的建校元老就是前清癸卯进士,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教育家,我国民族教育的先驱者之一郭家声先生。综观癸卯进士郭家声先生的一生,他不仅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教育事业,成为清末民初一位著...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同文体跨界写作的现象,这种文体跨界是一种长期而普遍的行为。本书从中国新诗的跨文体形式出发,分五个章节对新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跨界形式进行了梳理、分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现代性文化视野下诗歌跨文体写作的研究现状与局限;第二章阐述了西方现代性文化和跨文体写作现象的关联性;第三章介绍了中国新诗文体跨界形式和这种...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以诗歌研究为中心的重点基地、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系列读物由该中心主办,兼具学术性与资讯性,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出版两卷(新诗卷、古诗卷各一卷)。本卷为古诗卷,设有专题研究、吟诵专题、论文索引与摘要、书评、会议综述、学人志、诗歌中心研究动态等栏目,...
本书是关于中国各民族日月神话的专题研究,共收录论文20余篇,分为“日月神话的文本研究”、“日月神话与仪式研究”、“日月神话的当下意义”三大部分。这些论文选题较为多元,“日月神话的文本研究”部分主要从历史文献、现有神话母题出发,探讨日月神话起源演变、母题的结构、艺术化过程及多重意义等,囊括的日月神话母题异文丰富。“日月神话与仪式研究”从若干...
横向射流中大尺度拟序结构在形成、卷吸、掺混等过程中对实际工程应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超燃发动机的燃油雾化、气膜冷却等工程应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横向射流和横向合成射流又以自由射流和合成射流为基础,故全书涵盖了自由射流、合成射流、横向射流流动的基本理论,以及横向射流的中气膜冷却和燃油雾化的典型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自...
《“曹雪芹与北京”考论》一书就曹雪芹在北京的遗迹、曹雪芹在北京的朋友圈、《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北京人文景物原型等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就曹雪芹西山故居、书箱、曹霑墓石、《废艺斋集稿》等问题的真伪论争问题做了梳理和辨析;就《红楼梦》不同版本的北京方言词修订问题做了比较细致的比对和分析。本书对“曹雪芹与北京”的研究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一)对...
本书是一部历史文化传奇小说,共计二十余万字。小说具有浓厚的历史时代感和长白山地方特色,故事情节新奇。小说中所描述的地方风俗、历史文化奇特景观等等,充满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气息。 一百多年前,在东北的长白山区,几乎在一夜之间,于深山密林之中出现了一座神秘的村庄——西夹荒。它的出现,接连引发了一系列的奇异事件。金脉源头、千年老参、前清“秘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