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历史

根据浏览历史为您推荐

经方药论

纸质书定价:16.00电子书定价:

  • 作者(日)江部洋一郎
  • 责任编辑
  • 页数154
  • 出版时间2010-12-03
  • 开本32
  • ISBN978-7-5077-3674-8
  • 版次1-1
  • 印数0
  • 装帧
  • 所属分类日本医师仲景方药完全解构

内容简介及目录

          没有任何一本本草书可用来诠释《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处方用药。
        《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虽可作为参考,对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处方用药却没有直接帮助。为了更好地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用药规律,必须从其所在处方中归纳出各种药物的功效。基于以上认识,虽力量有限,作者决定写下《经方药论》一书。
        1.药物功效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处方的功效为主,另外还记叙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内容。对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频繁出现的药物,作者对其作用方向性、作用部位等做了较详尽地解说。
        2.对张元素在《珍珠囊》(南宋),王好古在《汤液本草》(元)中提倡的“引经报使”学说,作者持否定态度。归经学说没有确切根据,至少对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归经学说是没有任何益处,故不予收载。反之,对前面谈到的药物的作用部位等,作者将尽可能记述。
        3.作者以药物的主要功效为中心,二次派生的功效将被分开记述。例如黄连,在一般中药学书中记载有①清热燥湿,②清热泻火,③清热解毒等功效,作者只记为“清热”。至少不会仅仅为了燥湿而去使用黄连,而黄连阿胶汤是一张滋润的方子,其方意与黄连的所谓“燥湿”作用反生矛盾。又因黄连的“泻火”、“解毒”概念不很明确,作者基本上省略不用。至少清热的结果就是泻火、解毒,不用泻火、解毒这些用语对理解处方用药也不会产生不便。
        4.《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药物理论当然与《神农本草经》或《名医别录》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把《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的药物性能原封不动地套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处方上。然而在为数众多的本草书中它们的成书时代最为接近,可作为探讨《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用药的参考,故收载于书中。《神农本草经》采用了森立之氏的原文及句逗号,本版本被认为较接近于《神农本草经》原文。《名医别录》是从《名医别录(辑校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抄写而来。各药物中“《本经》上品”是表示其在《神农本草经》中为上品。同样“《别录》上品”也表示其在《名医别录》中为上品,以此类推。

目  录
阿胶 (1)
茵陈蒿 (4)
乌头 (6)
乌梅 (7)
禹余粮 (8)
黄芪 (9)
黄芩 (11)
黄柏 (12)
王不留行 (13)
黄连 (14)
薤白 (15)
艾叶 (16)
诃子(诃梨勒) (17)
葛根 (17)
滑石 (20)
瓜蒂 (21)
瓜蒌 (22)
干姜 (24)
生姜 (26)
寒水石 (28)
甘草 (29)
甘遂 (31)
款冬花 (32)
桔梗 (33)
菊花 (34)
枳实 (35)
橘皮 (37)
杏仁 (38)
苦酒(醋) (40)
苦参 (40)
瞿麦 (41)
桂枝 (42)
鸡子(丹雄鸡) (46)
芫花 (48)
胶饴(饴糖) (49)
红花(红蓝花) (49)
粳米 (50)
厚朴 (51)
五色石脂 (52)
吴茱萸 (54)
五味子 (55)
柴胡 (57)
细辛 (58)
山栀子 (61)
山茱萸 (62)
酸枣仁 (63)
山药(薯蓣) (64)
地黄(干地黄) (65)
紫菀 (67)
紫参 (67)
紫苏 (68)
芍药 (69)
NFAE6虫 (73)
酒 (74)
小麦 (75)
升麻 (76)
商陆 (76)
蜀漆 (77)
蜀椒 (78)
秦皮 (79)
水蛭 (80)
豆卷 (81)
石膏 (82)
川芎 (83)
旋覆花 (84)
皂荚 (85)
葱白 (86)
桑白皮 (87)
代赭石 (88)
大黄 (89)
大枣 (93)
泽漆 (95)
泽泻 (96)
淡豆豉 (97)
竹叶 (98)
知母 (100)
猪苓 (101)
通草(木通) (101)
葶苈子 (102)
天门冬 (103)
当归 (104)
桃仁 (106)
土瓜根 (107)
独活 (108)
人参 (109)
败酱草(败酱) (111)
贝母 (112)
柏实(柏子仁) (113)
白头翁 (114)
麦门冬 (115)
巴豆 (116)
半夏 (117)
百合 (118)
白术 (119)
白前 (122)
白薇 (123)
茯苓 (124)
附子 (126)
文蛤 (128)
鳖甲 (129)
防己 (130)
芒硝 (131)
消石 (134)
朴消 (134)
虻虫(木虻) (135)
虻虫(蜚虻) (136)
防风 (137)
牡丹皮 (138)
牡蛎 (139)
麻黄 (140)
麻子仁 (144)
蜜 (145)
明矾 (146)
射干 (147)
羊肉 (147)
薏苡仁 (148)
李根白皮 (150)
龙骨 (150)
连翘 (152)
后记 (154)

评论(0条)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