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浏览历史为您推荐

本草问答【本草经典论著十人书】

纸质书定价:10.00电子书定价:

  • 作者【清】唐宗海 撰
  • 责任编辑
  • 页数87
  • 出版时间2011-01-03
  • 开本32
  • ISBN978-7-5077-3668-7
  • 版次1-1
  • 印数0
  • 装帧
  • 所属分类本草经典论著十人书

内容简介及目录

       《本草问答》成书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至1949年,存有12种版本,另有三种合编、合刻丛书本。
       《本草问答》是清末名医唐容川与其弟子张伯龙答问药之理的记录。唐氏在本书中具体地阐发了辨别药物的理论与方法,指出药物的形色气味、部位、升降、所生的天地时间方位等因素,决定了药物之功效。所谓“论药者,或以地论,或以时论,或但以气味论,各就其偏重者以为主,而药之真性自明”。
        即研究药物的功效,应当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有选择地采用因时因地、因气因味的不同分析方法。
        唐氏认为,药物之味源于五运六气,五行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决定了药物功效。他说,天地是由阴阳二气形成的,在天地之间的万物均秉受此阴阳二气。天地阴阳二气互相流动就成为五运六气,即金木水火土五运,风寒湿燥火热六气。人出生在天地之间,天以六气为节,环动不居,人得六气以生六腑,其气象天藏而不泻;地以五运为制,静而守位,人得五运以生五脏,其气象地,泻而不藏。人得阴阳之全气,人生病是因为人身五脏六腑之气出现偏胜偏衰。药物也得阴阳二气,但得到的是一气之偏。一气之偏,便有一药之味差异。所以,可借用药物的一气之偏调节人身之气的盛衰,待五脏六腑之气回到和谐的状态,人体自然就会康复。药物之味的作用机理均大致如此。
       他还认为,药味辨识遵循“物极必反”之理,只有掌握“物极”与“未极”,才能正确地辨识药味。
        如艾叶、远志、巴戟味皆苦,但不能泻火,反而能补火。这就是“苦之极者,反得水之性。若微苦者,则犹存火之本性,故补火”。极苦之味才能泻火,而微苦之味未到物极必反,故还存有火之本性。而且微苦之中,必带辛温,味不纯苦。唐氏认为:“盖有间味者即有间气,不得以纯于苦者论参!”
       唐氏在书中所强调的“深研五运六气气化之理,以药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之气的偏盛偏衰”理论,值得读者反复学习玩味。


目  录
叙 2
本草问答卷上 4
问曰:药者,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与人异类,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4
  问曰:神农尝药以天地五运六气配人生五脏六腑,审别性味,以治百病,可谓精且详矣。乃近出西洋医法全凭剖视,谓中国古人未见脏腑,U8BAC空配药,不足为凭,然欤否欤? 4
问曰:西人谓彼用药全凭试验,中国但分气味以配脏腑,未能试验,不如西法试验之为得也,其说然欤? 5
问曰: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形色气味上论者。譬如琥珀拾芥,磁石引针,阳起石能飞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畏蛇,相制相畏,均不在形色、气味上论,又何故也? 5
  问曰: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 7
问曰:人参不生于东南而生于北方,古生上党,今生辽东、高丽,皆北方也,此何以故? 8
问曰:黄芪或生汉中,或生甘肃,或生山西,或生北口,外今统以北方立论,有理否? 10
  问曰:肉桂生于南方,秉地二之火,以入血分固矣。乃仲景肾气丸用之,取其化气而非取其化血,此又何说? 12
问曰:入气分、入血分其理未易明也,请再言之。 13
问曰:苦得火味,其入心清火泄血,理可知矣,惟辛味之品是得肺金之味者,乃亦能入血分。如肉桂、桂枝、紫苏、荆芥,此又何说? 15
问曰:生地质润,中含水液,阿胶济水煎成,性本水阴,二药皆能生血,何也? 16
问曰:南北地有不同,所生之药即有水火、血气之分,先生已言之矣。至于东、南、中央,岂无异致,何以不论及耶? 16
问曰:甘草入脾,何以生于甘肃?白术正补脾土,何以不生于河南,而生于浙江? 18
问曰:药有以天时名者,如夏枯草、款冬花得无以时为治乎? 18
问曰:药多以味为治,味之甘者则归脾经,乃甘味之药多矣。或正人脾胃,或兼入四脏,此又何以别之? 19
问曰:苦者火之味也,而味之苦者均不补火,反能泻火,何也? 21
问曰:泻火之苦药其色多黄,又何故也? 22
问曰:得苦之火味者,皆得水之寒性,能清火矣。何以艾叶、 故纸、 巴戟、 远志, 其味皆苦而皆能补火何哉? 23
问曰:辛者金之味也。金性主收,今考辛味之药,皆主散而不主收,其故何也? 23
问曰:木之性散,何以味反酸而主收哉? 25
问曰:凡酸味皆能生津,此又何说? 26
问曰:酸主收敛,而酸之极者又能发吐,何也? 26
问曰:如上所论以求之,则咸得水味,当得火之性矣。何以旋覆花咸而润降痰火,泽泻咸而润利湿热,昆布、海藻咸而清肝火,芒硝、寒水石咸而泻脾火,皆得咸之味,具水之本性未尝,反得火性也? 27
问曰:寒热温平,药性已尽,上所分五行五脏已详,寒热温平之性可不再赘矣。而药之分上下表里者,又有升降浮沉之别,可得闻欤? 28
问曰:薄荷、辛夷、麻黄、桂枝、生姜、葱白、羌活、独活、葛根、柴胡、白头翁、升麻、紫苏、荆芥、白芷、炉甘石、海石、菊花、连翘、银花、苍耳子、青蒿、蔓荆子,皆升浮之品,而其用各异,何也? 29
问曰:本草言上升之药制以盐则能下降,下降之药制以酒则能上升,酒亦五谷所化,何以性纯于升哉? 32
问曰:饴糖与米酒皆是曲U8617所化,何以饴糖甘润而性不升哉? 33
问曰:芒硝、大黄、巴豆、葶苈、杏仁、枳壳、厚朴、牛膝、苡仁、沉香、降香、铁落、赭石、槟榔、陈皮等物,皆主降矣。或降而收,或收而散,或降而攻破,或降而渗利,或入血分,或入气分,又可得而详欤? 34
问曰:黄连味苦,以守而不走,而大黄独攻利,此何也? 34
问曰:大黄苦寒之性自当下降,而巴豆辛热之性宜与大黄相反,何以亦主攻下,而较大黄之性尤为迅速,此又何说? 35
问曰:同是降气,何以杏仁、葶苈归于肺,而枳壳、厚朴、归于脾胃哉? 35
问曰:陈皮亦木实也,能治胃,兼治脾,并能理肺,何也? 36
问曰:凡降药皆沉入中下焦,其上焦逆气,何以降之哉? 37
问曰:凡药根之性多升,实之性多降,茎身之性多和,枝叶之性多散,请示此何以故? 38
问曰:根实茎叶之性既名有专长矣。今且先以根论,其根之升性独专者,有如何药,请明示之。 38
问曰:以上三药性皆主升,而主治各有不同者何也? 39
问曰:牛膝、灵仙、茜草,同是根也。何经不主升而主降哉? 40
问曰:草木之实性皆主降,何也? 40
问曰:苍耳子、蔓荆子,皆草之实也,何以皆能上升?花椒、橘红,皆木之实也,何以皆能外散? 40
问曰:药之茎身在根稍之间,居不升不降之界,自主于和。然亦有偏于升,偏于降者,何也? 41
问曰:论药单言枝叶,而不论花,何也? 42
问曰:芙蓉花何以不主散而主收?旋覆花何以不主散而主降? 43
问曰:药有用根、用苗、用首、用尾、用节、用芽、用刺、用皮、用心、用汁、用筋、用瓤,其用不同,请详言之

评论(0条)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