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造林技术的不断改进,飞播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沙漠地区的绿化优势日益显现。由于不受地形地貌限制,适用于地广人稀、荒山荒地、流动沙丘等环境较为恶劣地区。具有节约劳动力、投资少、效益高、速度快、规模大等优势,是一项集防风固沙、恢复植被、防治沙漠化、绿化山坡、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被率、营造林技术的重要措施。飞播治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
自2012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刊发方勇教授《“新子学”构想》一文,迅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卿希泰、陆永品、谭家健、孙以昭、王钟陵等知名学者在各大报刊发文表示大力支持。同年,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大学围绕“新子学”议题,分别举办了两次跨学科学术研讨会。2013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特主办召开“‘新子学’国际学术...
本书是2018年12月于云南大学召开的国际影视人类学论坛的论文、译文与摘要发言、讨论及讲座内容汇编。会议代表来自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学术界权威学者与专家,以及相关影视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100余人,分八个专题进行会议发言、讨论、学术讲座及电影放映讨论。内容涉及与影视人类学相关的电影制作方法与理论、影像教育与实践、科学与艺术、中国影视人类学理论建...
本书主要围绕台湖、西集、张家湾、宋庄四个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展开,重点研究内容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台湖影视小镇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创造性转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台湖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台湖地区影视小镇的建造规划与方案、台湖地区特色小镇建造过程中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转化、问题与对策几个部分展开。第二部分,西集生态休闲小镇分为小镇建设的地理及人文基...
学术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自2009年以来连续进入CSSCI来源集刊,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时被评为两种优秀集刊之一。计划每年出版4期。《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30辑包含8个栏目共26篇文章。本辑主打:健康人类学。其他文章基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出发点,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本书以鬻子、亢仓子、列子、子华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存世文献与思想的系统考察,辨伪存真,辨析源流,确定其为道家人物。以四子辨析为出发点,以传世本《鬻子》《亢仓子》《列子》《子华子》四部文献真伪辨析为基础,系统梳理先秦至民国历代相关文献,结合鬻子、亢仓子、列子、子华子生平、思想辨析,从历时性角度考察其在道家研究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本书的最大特...
在当代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间传统武术如何被“重新发现” 并被“赋能” 和“附值”而转型成为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支撑资源和构成要素, 或者说成为社区发展的文化资本是国内外学界多年来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专门就这一问题开展田野调查研究的深度个案研究著作还十分少见。本书的民族志研究成果似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明代庄学研究》关注的对象是庄学史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明代庄学。本书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学术界研究中空白与不足,首先分别对明正德前、明正嘉时期、明隆庆后的庄学著述以及明人刊刻前人的《庄子》著述一一进行考论、辨伪与补遗。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明代庄学发展嬗变的脉络,并对各个时期庄学发展的特色,如明正德前庄学衰落的原...
黎昔非,(1902—1970)广东兴宁人。1926年7月,考入了上海私立持志大学文学系。1929年春通过考试到中国公学文史系就读, 1930年7月毕业。1931年春,考取了北大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为黄节先生,以《诗经》为研究方向。1932年4月,在吴晗的推动下,应胡适之约担任《独立评论》经理人,1937年《独立评论》停刊后回到兴宁教中学。1...
本书是由《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系列丛书中精选出12张精品画作编汇而成,以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形式表现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类型全面,涵盖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本书包含:千果榄仁、大黄花虾脊兰、无翼坡垒、酸竹、单性木兰、线苞两型豆、乌苏里狐尾藻、子宫草、 瑶山苣苔、粗梗水蕨、蛇根木、长柄双花木等。每幅图都配以简略的文字介绍每种植物的产地、特...